在歷城疫情防控戰(zhàn)場上,有這樣一群“戰(zhàn)士”:他們是“指揮員”,放棄團聚,盯靠一線;他們是“先鋒隊”,晝夜堅守,沖鋒在前;他們是“幕后人”,默默無聞,保障物資。
他們中有攜手同行的“戰(zhàn)場伉儷”,也有并肩作戰(zhàn)的“父子搭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共產黨員。
他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黨員先上,沒有商量”的承諾和責任。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歷城區(qū)“我是黨員我先上、沖鋒陷陣沒商量”的聲音此起彼伏,各條戰(zhàn)線的黨員干部用實干踐初心,按照區(qū)委部署要求,將疫情防控工作落實、落細,把保障群眾生命安全排在首位、放在心上,讓胸前的黨徽閃耀出奪目的光輝,照亮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前路。
防控一線“夫妻檔” 并肩作戰(zhàn)“兄弟連”
早晨8:00,背上消毒液對社區(qū)全面消毒;上午10:00,挨家挨戶上門排查;晚上6: 00,在社區(qū)防疫點值守;半夜12:00回家。
這是山大路街道建鑫社區(qū)工作人員劉傳偉從正月初三開始持續(xù)了十幾天的日程,每天都在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卻始終一絲不茍。而他的妻子李雙雙,是閔子騫社區(qū)外省返濟人員具體管控負責人,對轄區(qū)內所有居民進行地毯式摸排,每天撥打電話近300個,最后嗓子疼得說不出話來。
韓克、張道雷、宋峰元是港溝收費站疫情防控一組成員,這組好搭檔、好兄弟正月初三開始上線執(zhí)勤。由于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為了避免傳染,他們借了間房在外邊住下,十幾天沒回家了。“不獲全勝不回家,就是跟疫情耗上了!”這是他們許下的莊嚴承諾。
巾幗戰(zhàn)“疫”為“大家” 沖鋒陷陣展英姿
“我是黨員,我先上。”面對疫情,歷城疾控中心李恩珍第一時間報名寫下請戰(zhàn)書,承擔起疫情應急處置任務,具體負責對武漢來濟發(fā)熱病人、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觸者的采樣送樣,每天忙完回家已是凌晨兩三點。
彩石街道政工科工作人員張宜敏、張沛沛目前還處在哺乳期。1月27日,原本已回老家過節(jié)的她們在接到命令后毅然返程,第一時間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結束了12個小時的執(zhí)勤回到家中,張宜敏看到剛學會走路的女兒邁著小碎步向她跑來,心中既慚愧又欣喜。但即便如此,面對哺乳期間可以在家辦公的機會,她依舊選擇了堅守一線。
平日里的她們,是被父母寵愛的女兒,是溫柔慈愛的母親……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里,她們是戰(zhàn)斗在一線的女戰(zhàn)士,守護千家萬戶的安全女衛(wèi)士。
退役軍人不褪色 傾囊捐款顯本色
在全福街道福鑫苑社區(qū),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推開居委會大門,掏出用報紙包裹好的一沓錢,徑直來到社區(qū)黨總支書記王玉華面前,用沙啞的聲音說:“王書記,我要捐款。”
“老人家,您是要捐款嗎?”王玉華問。
“是的”,老人回答得很堅決,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原來,老人叫王煜良,是該社區(qū)五支部的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他從電視上看到疫情防控物資很緊缺,毅然決定把省吃儉用存的1萬元積蓄捐獻出來。
58歲的李洪文是歷城區(qū)派駐南部山區(qū)西營街道葉家坡村第一書記,大年三十他放棄休假,第一時間趕回村里部署防疫工作,與村“兩委”并肩作戰(zhàn)至今。隨著這場戰(zhàn)“疫”持續(xù)深入,李洪文更“坐”不住了。2月11日上午,他騎著摩托車,驅車40公里專程來到歷城區(qū)委組織部捐款2萬元。李洪文家庭條件并不寬裕,到現在一家人還住著幾十年前的老房子。這次捐款,他除了將近年來省市給予他個人的獎勵全部拿出來之外,還說服家人又籌措了部分資金。“誰都有困難,但武漢的困難比我們的困難大。”李洪文說,“現在全國上下正在全力抗擊疫情,作為一名黨員,就是想為國家盡一份力,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心。”
在歷城區(qū),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fā)生,這些黨員就像一面面旗幟,把更多黨員、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構筑起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也正是這樣的力量,帶動著更多的群眾、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這場戰(zhàn)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