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网站在线免费_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_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播放_日本免费在线看AⅤ视频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法治中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砥礪奮進的五年·全面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綜述

發(fā)布日期:2017-08-18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執(zhí)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發(fā)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
  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法治既是基本方式,又是基礎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fā),從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這一重大戰(zhàn)略部署,制定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
  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新要求;隨后,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chuàng)依法治國新局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問題,作出了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nèi)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都由法治作保障、靠法治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法治中國展開了“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統(tǒng)籌推進的壯闊畫卷。
  深化司法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
  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jiān)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
  7月3日,北京東交民巷27號,最高人民法院,推行法官員額制后首批遴選產(chǎn)生的367名法官莊嚴宣誓,標志著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全國法院已經(jīng)全面落實,也標志著司法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一舉被啃下。
  改革,是5年來中國社會各領域的“高頻詞”,法治領域的改革也空前引人矚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中,擘畫司法領域改革藍圖,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大刀闊斧向縱深推進。
  這是一場氣勢恢弘的改革,更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回望司法體制改革歷程,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試點再到全國推廣,一系列舉措密集出臺,蹄疾步穩(wěn),目標只有一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2014年10月20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這是我們黨歷史上首次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會議提出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吹響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面向未來建設法治中國的號角。
  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qū)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在這次全會上首次提出。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當前,司法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講話中指出了現(xiàn)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一針見血指出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回應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聲,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全黨全社會充滿期待。
  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yè)保障制度、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新一輪司法體制改革的這四項主要任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三年來,四項改革在全國扎實推進,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四梁八柱”立了起來。
  截至今年6月,全國法院共遴選產(chǎn)生12萬余名法官,把最優(yōu)秀的人才吸引到辦案一線。全國23個省份及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已完成首批入額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確定工作,9.5萬余名法官按照單獨職務序列等級進行管理。全國18個?。▍^(qū)、市)完成省以下法院編制統(tǒng)一管理改革。全國中級、基層法院院長均已實現(xiàn)由省級黨委(黨委組織部)管理。
  檢察系統(tǒng)共遴選出檢察官8.7萬名,全國31個?。▍^(qū)、市)檢察機關全部完成檢察官職務套改。檢察官助理、書記員職務系列已逐步建立,檢察輔助人員隊伍也在逐步組建中。三類人員各歸其位、各司其職的格局基本形成。
  這從管理制度上為基層法院、檢察院獨立辦案、公正司法壘起了堅實的基石。
  改革,既要大氣魄從宏觀著眼,也要小切口從細處做起。
  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截至2017年3月,全國法院登記立案數(shù)量超過3100萬件,同比上升33.92%。當場立案率超過95%,上海、重慶、寧夏等地超過98%,基本解決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立案難”問題,切實保障了當事人訴權。
  “讓數(shù)據(jù)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4月27日,遠在福建泉州的一家紡織貿(mào)易有限公司享受了全國首例跨省立案服務:在家門口的泉州市豐澤區(qū)人民法院提交訴訟材料,收到了管轄法院——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人民法院蓋有電子簽章的立案受理通知書。浙江、福建開展的跨域立案服務在立案登記制的基礎上進一步便利群眾打官司。目前,跨域立案服務正向全國推廣。
  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人民檢察院對安順市鎮(zhèn)寧縣丁旗鎮(zhèn)人民政府違法履行職責和怠于監(jiān)管的行為,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檢察院對許建惠、許玉仙污染環(huán)境案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如今,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已經(jīng)隨著越來越多案件的出現(xiàn)而落地生根。截至2017年6月,試點地區(qū)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挽回直接經(jīng)濟損失89億余元。
  要問世界最大的司法裁判文書數(shù)據(jù)庫在哪里?答案一定是中國。3200多萬件裁判文書,瀏覽量近100億人次,其中相當一部分瀏覽量來自海外,如今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展示中國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這只是我國借助科技手段推進司法公開的一個縮影?,F(xiàn)在,立案情況如何、辦理進度如何、處理結果如何,足不出戶,輕點鼠標,即可一目了然,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
  7月10日,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在貴陽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政法戰(zhàn)線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通盤考慮,全國上下嚴細深實落實中央部署,司法體制改革正蹄疾步穩(wěn)地向前推進。
  強化立法引領,為善治奠定良法根基
  扎實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讓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

  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總則,在民法典中起統(tǒng)領性作用的總則編形成,標志著我國民法典編纂邁出重要一步。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要立法任務,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舉措。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將正式施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將于2020年形成統(tǒng)一的民法典。
  法律要被遵守,法治要被信仰,前提是法律真正凝聚共識、體現(xiàn)民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立法工作,夯實立法這一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緊緊抓住事關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重大立法項目,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一批重要法律相繼出臺。
  三年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xiàn)象較為突出,有的立法實際上成了一種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決,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規(guī)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規(guī)實行地方保護主義,對全國形成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造成障礙,損害國家法治統(tǒng)一。”
  此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瞄準立法體制機制中存在的問題,聚力提高立法質量的目標,健全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制度,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為法治中國打造國之重器,為善治奠定良法根基。
  開門立法,凝心聚力。在制定民法總則的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3次審議草案,每次審議后,草案都上網(wǎng)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草案還印發(fā)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有關部門、地方人大、法學教學科研機構征求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帶隊,在北京、四川、寧夏和上海召開4次座談會,直接聽取各界意見,并到基層進行實地調(diào)研。全國有15萬人次參與了民法總則草案的討論,提出意見建議7萬多條。
  “民法總則的立法過程讓我感受到什么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明雯深有感觸地說,就在民法總則草案表決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同志專程趕到代表駐地,就她提出的民法總則草案修改意見逐條說明情況,其中有5條被采納,沒有被采納的意見,也得到一一回應。
  局部服從整體,部門服從全局。為了克服部門立法的弊端,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建立健全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常委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的實施意見》,人大和人大代表對法律制定的影響力越來越大。2015年,修改立法法,“稅率法定”在人大代表的呼吁下,重回法律文本;2016年,制定慈善法,草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近3000名代表審議。每一個法律條文變動背后的故事,都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有力詮釋。
  形勢在發(fā)展,事物在變化,法律體系必須與時俱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我們要加強重要領域立法,確保國家發(fā)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據(jù),把發(fā)展改革決策同立法決策更好結合起來。”
  繼2014年、2015年出臺反間諜法、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之后,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又審議通過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nèi)活動管理法、網(wǎng)絡安全法、國防交通法,審議了國家情報法、核安全法草案等,構建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取得重要進展。
  針對我國文化領域立法工作相對滯后的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大力加強文化法律制度建設,2016年審議通過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電影產(chǎn)業(yè)促進法,對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重要作用。
  按照黨中央關于“推動環(huán)境保護費改稅”“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環(huán)境保護稅法。這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稅收法律,對于充分發(fā)揮稅收在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方面的積極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制定資產(chǎn)評估法,修改民辦教育促進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紅十字會法、企業(yè)所得稅法……
  每一次立法,都是問題的回應、民智的匯聚、法治的躍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凡立法涉及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diào)整的,必須報黨中央討論決定。”“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報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帶頭守法,使每一項立法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擁護。
  恪守權責法定,政府更加廉潔高效
  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治理創(chuàng)新,法治政府建設步履堅實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人民群眾對法治政府的要求越來越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wěn)定的治理”,強調(diào)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
  2013年3月,本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幾年來,人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法治政府建設的節(jié)拍越來越清晰、腳步越來越堅實。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曾幾何時,“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tài)、拍屁股走人”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爛尾工程”層出不窮。全面依法治國,關鍵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如今,法治觀念強不強、法治素養(yǎng)好不好,已經(jīng)成為評價干部的重要標準;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已經(jīng)成為考核干部的重要內(nèi)容。
  變化正在悄然發(fā)生。今天,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正在成為常態(tài),征求意見、專家論證、法律審核、風險評估、集體討論……在很多地方,嚴謹規(guī)范的程序已成為重大決策出臺必不可少的“規(guī)定動作”。
  ——權力要關進籠子,籠子要靠法治扎牢。曾幾何時,權力運行存在不少問題,有的領導干部權力觀扭曲,搞特殊化,享受做官當老爺?shù)淖饦s;有的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部門利益的工具,大搞權錢交易。近年來,行政審批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政府“自我革命”大刀闊斧。制度帶有根本性,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跟進到哪一步,全國上下一手抓配套法律的“立改廢釋”,一手抓紅頭文件的清理規(guī)范,從制度上確保政府權力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
  嚴防“牛欄關貓”,制定權責清單成為重頭戲。據(jù)統(tǒng)計,全國已有31個省份公布了省級部門權力清單,有29個省份公布了責任清單;已有57個國務院部門公布了權力清單;自貿(mào)試驗區(qū)的負面清單已從2013年的193項減至目前的122項……權責有單可查,政府照單履職,“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遵循。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曾幾何時,行政執(zhí)法不規(guī)范、不文明屢有發(fā)生,或者有法不依、失于規(guī)制,或者自由裁量、隨意執(zhí)法,備受社會詬病。工商、環(huán)保、城管等執(zhí)法部門緊緊扭住職業(yè)良知、法治信仰、制度規(guī)范、責任追究、理順機制等內(nèi)容,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努力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其中,公安是聯(lián)系群眾最緊密的部門之一,執(zhí)法效果如何,直接關乎法治權威、政府公信。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深化公安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意見》,公安部兩次組織召開視頻專題培訓會議,各警種各部門不斷細化、統(tǒng)一執(zhí)法標準,廣大民警越來越適應在監(jiān)督下執(zhí)法。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曾幾何時,政務公開不及時、不全面、流于形式,導致群眾對一些政府作為不知情、難參與、無法監(jiān)督,社會反映強烈。如今,“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成為政府部門的自覺行動,從決策公開、執(zhí)行公開,到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政務公開各種制度日臻成熟,越來越多的政府工作人員習慣在“放大鏡、聚光燈”下履職盡責。
  近年來,電子政務發(fā)展迅速,各地各部門普遍設立官方網(wǎng)站、微博、微信等。為確保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充分實現(xiàn),我國一手抓頂層設計,一手抓督導檢查,強化權力運行公開,要求及時回應關切,堅決避免“僵尸網(wǎng)站”,努力杜絕“暗箱操作”,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中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朝著這個目標,各級黨委政府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法治政府建設換擋提速、加快前行。
  堅持崇法尚德,法治信仰深入人心
  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社會新風撲面

  法治,關乎國家,也關乎每一個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地各部門正在把“法治獲得感”滴灌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平如水,公平正義不斷彰顯——
  “原審被告人聶樹斌無罪!”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里,聶樹斌72歲的母親張煥枝流下熱淚。近年來,聶樹斌案、陳滿案、呼格案等曠日持久的申訴案重審改判,人民群眾從一起起冤假錯案的糾正中看到正義永恒。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尊重司法規(guī)律,深刻吸取教訓,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新格局,落實證據(jù)裁判、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堅決守住防止冤錯案的底線,嚴格確保司法公正。
  法貴必行,改革活力不斷迸發(fā)——
  一方面是改革舉措的先行先試、全面推廣,一方面是法律制度的邊破邊立、加強完善,兩者相得益彰,社會充滿活力。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完善產(chǎn)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chǎn)權的意見,“兩高”相繼發(fā)布司法政策,依法保障涉案產(chǎn)權主體的合法權益。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進一步給廣大群眾吃下了“定心丸”,給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提供了“保護傘”。
  應法之義,脫貧攻堅鏗鏘有力——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專門提出“推進扶貧開發(fā)法治建設”。貫徹落實到工作實踐中,健全重大扶貧政策和重點項目的合法性審查,為精準扶貧提供法治指引;懲治扶貧領域職務犯罪,落實扶貧資金的“最后一公里”;完善貧困地區(qū)公共法律制度,保障貧困人口合法權益……脫貧攻堅深深的法治足印,始終踐行“言必信、行必果”的鏗鏘誓言,為全面小康注入強力保障。
  依法辦事,社會滿意度不斷提升——
  “怎樣證明我媽是我媽”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治理“奇葩證明”成為一項硬任務。各部門自覺清理整頓不合理條文規(guī)定,加強監(jiān)管問責,辦事大廳“門不再難進,事不再難辦”,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辦事靠關系的情況得到扭轉,“用制度說話、按規(guī)矩辦事”蔚然成風。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法治中國始終高揚的旗幟。如今,法治中國建設的每一步前行,都在讓公平正義更加可見可感,讓法治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如今,群眾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熱情高漲,“信訪不信法”的矛盾得到緩解;在廣大農(nóng)村,“法律明白人”“村民議事堂”等生動實踐方興未艾。“以前社會上有個‘蠻族’,如今大家發(fā)現(xiàn)講法比講蠻好。”一位縣委書記道出了當前社會的深刻變化。
  法德結合,核心價值觀得到弘揚——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法治中國新圖景。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nèi)心的法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現(xiàn);中辦國辦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法治逐漸成為一種全民信仰。
  在歷史長河中,五年只是短暫一瞬,而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卻實現(xiàn)了驚人一躍。
  我們自豪,這五年全國上下同心、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越來越完善。當然,我們還將面臨新問題,迎接新挑戰(zhàn),面對復雜多變的世情國情黨情,全面依法治國這場國家治理領域廣泛而深刻的革命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法治中國建設永遠在路上。
  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戮力同心,法治中國必將奏響更加雄渾的樂章,護航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高昊
?
友情鏈接